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 【人物】单凡:走向西方的重构之竹
【人物】单凡:走向西方的重构之竹
发布人:我们画廊 发布时间:2016-5-29 点击:1473次

  墨竹是中国历代文人画家的人格代表。在过去,具有文人气质的“竹”被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图腾。在德藉华裔当代艺术家单凡的笔下,“竹”是他在青年求学时期叩开德国大学校门的敲门砖,是他取得德国国籍后最强烈的“文化身份证”,更成为他近三十年西方飘荡生涯中捍卫中华传统文化身份的武器。

  2014年9月6日,在用巨大的军工厂改建后的“我们”画廊展厅里,单凡站在他满满一墙的“竹林”前,面对记者,用浙江味的普通话讲述他与他的“竹画重构”世界。


  “竹乡”产出的“竹画家”
  单凡的故乡是“竹乡”浙江安吉,家乡的竹海哺育了单凡。自幼吹竹笛、吃竹笋培养了他对竹子非同常人的感情。竹子引发了他对中华文化关于“竹”这一主题的美学图式思考,而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扎实的基本功学习也使得他全面掌握了中国水墨画技法。上世纪八十年代,“洋插队”推动着他来到欧洲著名的汉堡国立美术学院学习,接受西方艺术的熏陶。他的导师是当时著名的西德现实主义画派的创始人卡彼·布莱梅,这位在西方具有争议的人物,影响了一大批才华出众的中国学子,除了单凡,还包括许江等艺术家。

  在汉堡的最初几年,单凡仍继续用传统水墨技法进行创作。单凡的《缓慢之作》,用浓厚的黑色在宣纸上画竹茎和青草,作品似乎笼罩在一层看不见的“色雾”中。与古代大师相比,单凡另辟新路,走入全新的领域,其独特性跃然纸上。放大的竹茎取代了茎叶相间的浓密,成为了单凡画作的主题。画的中央是留白。通过描画折断的竹茎,单凡进一步从传统形式中解放出来。竹茎折向不同的方向,凸显出某种疼痛感。单凡说:“把竹子折断并不是什么攻击性的行为。我已经更为清楚地认识到,如果要保持传统的活力,就要在某种程度上‘折断’自己与传统的关系。”在这样的痛苦思考中,单凡在追求东方墨竹在西方的认同之路上越走越远。

 

  从“西学中用”到“东学西渐”
  不同于当今互联网时代东西方交流愈加频繁。单凡在德国的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彼此都深受冷战思维的影响。而单凡到德国的1988年,正是东西方“冷战”黎明前的暗战。西德对于东德政治艺术的批判让单凡的思维顿时开阔,而让他更有感触的是,西德不仅批判东德,也批判西德本身的文化现象。从国内“视界”出发,到西方感受“为人文主义而歌”,这给了单凡一个新的视角。

  受导师卡彼·布莱梅影响,单凡开始放下墨竹,全面研究西方抽象艺术。竹画从本源上说就有趋于抽象的特点,这一特点被单凡加以反思利用,并通过各种形式,如宣纸水墨画、架上油画、为古代名家的画作填色以及行为艺术等表现出来。单凡把线变成了面,把瞬间延展为持久,“不可逆性”的概念变为了实在的物理经验。

  这样的实验艺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莫说在国内,就连在国外也屈指可数,与其类似的也只有在纽约与单凡“殊途同归”的徐冰。如果近些年的当代水墨画家的作者仔细看过单凡在上世纪的实验艺术,就会发现自己近年来所做的“新水墨”与其是如此类似。单凡的作品难就难在在巨大篇幅上仍然如斗方上画竹子一样举重若轻。而在当时的汉堡美术学院,单凡的艺术思维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关注。许多同学甚至老师开始借鉴、甚至临摹单凡的作品。由此,单凡的作品开始大量在德国汉堡工艺美术馆等著名美术馆展出,引发了德国美术界和收藏界对中国墨竹的追捧。

  1987年,单凡获得汉堡国立美术学院硕士学位,并代表德国参加了欧洲著名的西班牙万国博览会艺术大展。1998年,单凡由于其突出的艺术成就,被汉堡国际传媒艺术与新媒体学院任命为院长。2002年,他获邀任北师大珠海分校国际传媒设计学院德方理事长。2004年,单凡又被清华大学聘请为DFI国际传媒设计项目德方主席。他真正成为了沟通中德艺术界的桥梁。

  从“山水墨竹”到“国际竹彩”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曾对单凡评价道:“竹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图腾以及文人画家们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寄托。更是单凡童年时代的窗景,也是他去国三十年来在东西两大文化板块之间穿梭不息中可以带着走的精神家园,最终还是他捍卫自身文化身份异化的武器。”

  2008年,单凡对其作品风格进行了大的转变,他挑选出12幅竹画作品,用精细的笔触将之改造成为大型的油画作品。这些作品成为后来画作中那些展现如同在近镜头下观看细节的基础。从此他的作品后面必然有多少小时创作的尾缀。单凡说:“我总是把一节一节的小竹段用相同大小的画面展现出来,让人从画面上看不出来画的是竹子。”在这种材料美学和生产美学的形式中,平面塑造以毫米为单位进行,毛笔笔法凝练和快速的特点被削弱。单凡使用的是勾圆的笔法,图像看起来似乎有种“吸力”。最终的结果是全黑或全白的平面,“瞬时之作”演变成为“缓慢之作”。

 
  单凡在走完这一段路程后又把墨竹从黑色中驳离出来,赋予竹子五彩缤纷的色彩,把墨竹这一传统主题从文人墨客的审美境界中解放出来,让更国际化和更广泛的审美群体能够接受它。单凡把他所热爱的传统墨竹这一主题引入当代艺术的语境之中,通过推陈出新的方法和不同的中西媒介,吸取德国包豪斯对衬构图学的精华並融入到中国传统非对衬的构图学当中,化费整整六年时间创造和发展出具有明显结构主义形式的二百八十四幅墨竹构图,然后把这些黑竹构图用水墨绘制在宣纸上,在这里艺术家对即兴和一气呵成的审美情趣的体验已经转变成了一种缓慢的乐趣和冥想。

  单凡当年的同窗,如今的汉堡美术馆长克劳斯·米弗斯对其作品评价道:“如果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己无前卫可言的话,则艺术家的文化取向和态度以及艺术家独立的语言表达对单凡来说更为重要。当代艺术的生命力在于越界和超越,单凡在发掘和创造墨竹这一主题时,为了超越中国传统美学‘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观,使用显微境进一步对‘缓慢之作’的局部进行放大,突破了墨竹的意象传统美学范畴,用黑色油画颜色创造出大量纯抽象图式,从而进入一种西方纯理性抽象的境界中。”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24 上海而今迈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9048139号-1 技术支持:唐汉网络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1580号